激光一詞是“LASER”的意譯。LASER原是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取每實詞首字母組合而成的專門名詞,在我國曾被翻譯成“萊塞”、“光激射器”、“光受激輻射放大器”等。1964年,錢學森院士提議取名為“激光”,既反映了“受激輻射”的科學內涵,又表明它是一種很強烈的新光源,貼切、傳神而又簡潔,得到我國科學界的一致認同并沿用至今。
從1961年中國第一臺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至今,我國激光技術的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:
1、我國早期激光技術的發展
1957年,王大珩等在長春建立了我國第一所光學專業研究所——中國科學院(長春)光學精密儀器機械研究所(簡稱“光機所”)。在老一輩專家帶領下,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長.1960年世界第一臺激光器問世。1961年夏,我國第一臺激光器研制成功.此后短短幾年內,激光技術迅速發展,產生了一批先進成果。同時,作為具有高亮度、高方向性、高質量等優異特性的新光源,激光很快應用于各技術領域,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??梢哉f,在起步階段我國的激光技術發展迅速,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,都和當時國際水平接近,一項創新性技術能夠如此迅速趕上世界先進行列,在我國近代科技發展史上并不多見。這些成績的取得,尤其是能夠把物理設想、技術方案順利地轉化成實際激光器件,主要得力于光機所多年來在技術光學、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方面積累的綜合能力和堅實基礎。一項新技術的開發,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是很難形成氣候的。
2、重點項目帶動激光技術的發展
激光科技事業從一開始就得到了領導和科學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。1964年,我國第一所,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所激光技術的專業研究所——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(簡稱“上海光機所”)成立。1964年啟動的“6403”高能釹玻璃激光系統、1965年開始研究的高功率激光系統和核聚變研究,以及1966年制定的研制15種軍用激光整機等重點項目,由于技術上的綜合性和高難度,有力地牽引和帶動了激光技術各方面在中國的發展。我國的激光科技事業,雖然也遭遇了“文革”十年浩劫,但借助于重點項目的支撐,仍艱難地生存了下來并取得可貴的進展。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,獲得獎勵的激光項目有近80項,其中民品約70項,軍品約10項,綜合地反映了我國激光技術發展在這一時期的成績。
3、改革開放后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
改革開放以來,激光技術獲得了空前發展的機遇。20多年來,面向應用,面向世界,面向未來,激光科技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,涌現出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,為邁向21世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1980年5月,分別在上海、北京舉行了第一次國際激光會議,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了與會中外代表。1983年在廣州和1986年在廈門又舉行了第二次、第三次國際會議,改變了我國的激光技術多年來封閉運轉的局面,開始走向世界。一大批年輕科技人才出國進修,其中相當一部分優秀人才學成歸國。在多項國家級戰略性科技計劃中,激光技術受到重視。許多激光科研單位主動進行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,面向市場、鼓勵創新、大力促進科技成果向商品轉化,取得了可喜成績。
4、方興未艾的激光行業
盡管早在60年代已在加工(激光打孔)、醫療器械和測距等方面出現了激光產業的雛形,然而當時只是零星的、分散的小量研制性生產,未能形成氣候。真正得到重視并實質性起步,還是在改革開放發后,特別是“發展高技術,實現產業化”的政策導向下,我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激光產業。1987年1月,中國光學行業協會成立,后改名為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,其下設有激光分會。據1998年該行業協會對我國激光產業狀況的調研統計,全國主要激光產品生產單位約100多家,從業人員6400人,人均銷售額12.5萬元,主要分布在湖北、北京和上海。我國的激光產業由1988年的1億元增加到1998年的8億元,平均年增長22.3%,10年總銷售額達41.2億元。1998年出口1120萬美元,占總值的11.6%。p>
目前我國已形成了門類齊全、水平先進、應用廣泛的激光科技領域,并在產業化上取得可喜進步,為我國科學技術、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,在國際上了也爭得了一席之地。
上一篇:沒有了
下一篇:[激光]激光的原理